经讯
只为更好决策!

文旅升级带动生产力跃升 哈尔滨拓展“出圈”效应

  年初,“冰城”哈尔滨凭借冰雪游现象级“出圈”,“花式宠客”圈粉无数,被称为“被流量唤醒的城市”。入夏以来,哈尔滨延续冬季热度,坚持把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作为践行绿色低碳理念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产业,深挖特色地域文化,创新打造文旅产品,推动特色文旅由“一地一季”向“全域全季”转变。

  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哈尔滨市接待游客7381.7万人次,旅游收入1206.5亿元,分别增长57.1%、157.1%,文旅“出圈”效应为振兴发展增强信心、增添活力。

  “反季冰雪”成新名片

  “我家气温已达到35摄氏度,哈尔滨最高才30摄氏度,太凉爽了。”8月,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幻冰雪馆,北京游客李先生观赏冰雕、滑冰滑梯,体验“一秒入冬”“夏穿棉袄看冰灯”。这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室内冰雪主题乐园,温度保持在零下8摄氏度到零下12摄氏度,连日来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以上。

  哈尔滨素有“冰城”之称,去年冬天因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旅游走红。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,为了让游客随时都能体验冰雪,哈尔滨着力打造四季冰雪项目,以室内冰雪馆、冰雪艺术馆、滑雪场等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新业态逐步形成。“反季冰雪”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,在夏季旅游市场中延续“长红”。

  “游客最多时一天达3500人次,年龄从5岁到60多岁都有。”哈尔滨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拥有初、中、高不同等级的雪道8条,是我国最大的室内滑雪场。公司负责人关亮说,去年滑雪场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,如今来自俄罗斯、韩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支专业滑雪队在此夏训。

  凭借清爽气候、独特资源,哈尔滨再度成为避暑游、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。在大剧院看一场演出,到周边观赏湿地风光;在太阳岛上,新开辟的生态露营区提供消夏纳凉之所;地处城市近郊的闫家岗农场里,稻田画成为观光农业新亮点。

  哈尔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,哈尔滨持续巩固拓展冰雪火爆“出圈”的综合效应,注重以文旅产业升级带动生产力跃升,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集聚优质要素,扩大招商引资,着力打造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地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文旅热为当地招商引资带来新机遇。今年以来,哈尔滨先后赴上海、深圳、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活动,举办冰雪经济和特色文旅招商恳谈会,目前已与中交集团、复星集团、深圳同路创意集团等对接洽谈,促成项目签约15项,协议签约额31.75亿元。

  网友对东北本土生产羽绒服提出“小心愿”,哈尔滨市主动对接波司登集团。经过几个月的高效洽谈,波司登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,在哈尔滨设立羽绒生产加工基地、羽绒服装智能制造工厂、保暖防寒科技研发中心及冰雪运动装备研发中心,推动冰雪运动、冰雪文化、冰雪装备、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。

  特色文旅打“三张牌”

  在黑龙江省委、省政府支持下,依托中西合璧欧陆风情、“大国重器”产业基础、绿色生态良好环境等资源优势,哈尔滨进一步系统梳理、精心打造城市品牌,加快数字化赋能、文化IP再造、消费场景创新,助力特色文旅提质升级。

  ――打“文化牌”。抗联英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、哈工大参研的“大国重器”……6月以来,《遇见・哈尔滨》江上沉浸式演艺几乎每日在太阳岛风景区开演,在一个小时内呈现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,上座率颇高。“第一次这么透彻地了解它的历史”“看一场秀,更爱一座城”成为不少观众的共鸣。

  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孔庆滨介绍,这是哈尔滨打造的一场“重头戏”,舞台以三艘千吨驳船为载体,情景剧、歌舞、杂技、水上表演等表现形式交织,结合水幕电影、音乐喷泉、无人机表演等科技手段,展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、英雄之城、音乐之城、冰雪之城的风采,推进文旅深度融合,打造“冬有冰雪大世界、夏有江上大舞台”的核心IP。

  ――打“创意牌”。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,“小熊阳台”“面包树”等创意景观与百年老建筑群相映成趣,身穿公主服的游客感受旅拍魅力,冰箱贴、明信片等文创产品销售火爆。这是哈尔滨不断培育新场景新业态、创造引领文旅消费的缩影。

  在位于哈尔滨新区的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,咖啡机、风扇、耳机、食品礼盒等上百件创意设计作品颇具设计感、功能实用,其中不乏成熟产品,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。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王佳说,已有40余家设计机构在此入驻,可提供顶层设计、战略咨询、设计推广等一站式服务,并通过举办紫丁香创意设计大赛、哈尔滨国际创意设计周,带动文创产业发展。

  ――打“服务牌”。在哈尔滨不少餐厅,新增的“小份菜”菜单引人注意,菜量约为原来的五分之三,价格同样下调。“量大、实惠是东北菜的特色,但很多游客想多吃几道、又怕浪费,我们紧跟形势推行小份菜制、半份菜制。”哈尔滨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李萌说,这种“新食尚”既满足了游客需求,又推行了绿色低碳、勤俭节约的理念,促进餐饮市场有序发展。

  红专街早市成为哈尔滨热门打卡点,高峰时期日人流量超万人次,同比增长近50倍。“最怕接到投诉,影响的是城市现象,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处理、优化服务。”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纬市场所所长郑松说,不断吸纳游客建议,撤市时间调整为上午9时,及时依规清退投诉较多的摊主,并增设游客服务中心,提供存包、咨询、失物招领等服务。

  “我们一边创新旅游发展模式,优化丰富产品供给,一边加强安全管理,完善公共服务、基础设施、商业环境,”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管委会工作人员鲁茜说,充分发挥旅游工作联席机制作用,通过提升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链条服务品质,持续排查整治交通、消防、特种设备等领域风险隐患,兼顾发展与安全。

  城市文化乘势“出海”

  随着免签“朋友圈”持续扩容,外国游客来华渐热,越来越多“洋面孔”活跃在哈尔滨。记者在东北虎林园采访时,偶遇英国游客阿利斯泰尔一家四口来中国旅游。“在哈尔滨感觉非常好,天气凉爽,美食很多,我会向更多朋友推介来感受中国吸引力。”

  为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,今年举办的中国・哈尔滨国际啤酒节较往年提前开幕。来自俄罗斯、德国、美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啤酒品牌,以及不少本地啤酒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与风情。“今年规模比以往大很多,有文创产品、烤串、甜品等各种摊位,还有很多外国人来,非常city。”哈尔滨市民临女士说。

 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介绍,在“尔滨热”带动下,省内各地纷纷因地制宜,拓展“避暑+”产业链条,推动特色文旅“出圈”更“出海”。数据统计显示,今年上半年,黑龙江省接待游客人次、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55.8%、170.9%,其中入境游47.1万人次,同比增加158.7%。

  眼下,齐齐哈尔瞄准“烤肉经济”,香飘四方;被称为“小兴安岭”的伊春市努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,汤旺河、五营、茅兰沟等地景区人气爆棚,“捧出绿色就醉人”;黑河、绥芬河推进边境游,便利外国游客入境。

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,中国特色文旅火爆“出海”折射出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热切期望。探索沿边地区跨境旅游合作,不仅对发展边疆经济、巩固边疆稳定具有重要作用,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和示范作用。

  受访人士介绍,哈尔滨正在制订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(哈尔滨)发展规划,从顶层设计、政策扶持、要素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,推动本地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对外文化贸易和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,打造对俄交流、向北开放新高地,为推动对外贸易保稳增质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。

赞(0) 打赏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